换个角度,分录对于入行多年的财务朋友来说,分录简直是小菜一碟。心中不免感慨:分录!也值得一谈吗?这其中还真有很多门道!
大家知道分录有多少种吗?中华会计网校为大家归纳了下,至少有这几种:“会计分录”、“调账分录”、合并报表中的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现金流量表中的调整分录”、“审计工作底稿中的调整分录”、“与税务稽查相关的调整分录”、“与税务审计相关的调整分录”。这些分录属于不同的领域。今天结合案例给大家分享前三个!
一、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三要素:一笔正确的会计分录,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借贷方向正确;二是会计科目使用正确或恰当;三是金额正确。
先谈第一个要求。对于财务人员来说,除非工作疏忽,一般不会出现借贷方向的错误。但对于会计小白来说,在做提现或存现等会计分录时会出现借贷方向反向的错误。
再谈第二个要求。实务工作中对于会计科目正确或恰当的使用的确是一个难点。需要财务人员对准则正确的理解和自己的专业判断。举一个例子吧:
天勤股份公司2x19年预付给供应商1,500万元用于进口某台机器设备。2x19年12月31日,该机器设备尚未到货。天勤股份公司将该笔1,500万元的预付设备采购款在“预付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在编制2x19年度财务报表时,公司将该笔1,500万元的预付设备采购款包含在流动资产中的“预付款项”中进行列报。(点评:天勤股份公司将该笔1,500万元的预付设备采购款在“预付账款”科目进行核算是正确和恰当的。但财务人员对“预付账款”科目是否真正理解了呢?)
我们来分析该笔业务的列报:
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预付款项应该列报为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的问题,实务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如何列报预付工程设备款应该取决于预付款结转为其所购买的资产的时间。如果预付款预计将在未来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之内结转为其他资产,则预付款应作为流动资产列报。否则,应作为非流动资产列报。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判断预付款作为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列报应该依据该预付款所购买的标的资产的类别来决定。例如,为购买存货支付预付款应当列报为流动资产,而为购买固定资产而支付预付款则应该列报为非流动资产。
哪种观点妥当?我们从预付账款的经济实质和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在分析预付账款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时,不能与其所购买的资产割裂开来,而是应该取决于其最终形成的资产的经济利益实现的时间及方式。
其次,从为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所传达的信息来看,正常情况下,为购买长期资产而支付的预付账款不可能在短期内变现,而是会转化为一项非流动资产,企业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使用该项非流动资产并从中获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预付账款分类为流动资产,则很可能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使其对企业的流动性、短期偿债能力等作出错误的评价,进而影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因此,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预付的款项,日常会计核算时在“预付账款”科目反映,在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分类为非流动资产,列示于其他非流动资产中,并在附注中披露其性质。(点评:从天勤股份公司对该笔1,500万元的预付设备采购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报看,说明财务人员没有真正的理解“预付账款”科目的含义,且把会计科目与报表列报割裂开来。)
最后谈第三个要求。金额正确包含汇总、计算等机械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会计核算中存在大量会计估计,比如折旧计提、费用摊销等,它需要财务人员专业判断;另外,成本核算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是很复。所以成本核算中会计分录金额的确认也不复杂,但是,大中型企业、特殊行业成本核算非常复杂,所以这类企业成本核算中会计分录金额的确认非常复杂。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常州便民网看到的,谢谢!